上期《房地产渠道:想说爱你不容易!》引起业界反响,不少读者反映“光鲜亮丽的外表中,一大堆的坑等着你去跳”。诚然,房地产渠道给照明灯饰企业带来的利好多多,让不少照明灯饰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升级和管理升级,但随房地产开发公司超大灯具采购订单而来的,不只是诱人的利润,还有重重的困难和巨大的风险。
账期超长、利润微薄
说起房地产渠道,最大的吐糟点无疑是超长的结算周期。这是很多中小照明灯饰企业对房地产渠道敬而远之的痛点之一,就连上市公司也是对此表示无奈,市场竞争如此激烈,你不愿意做,别人做了就没有你的份。“房产现价成本缩水,造成了供应商的垫款压力非常巨大,有的付款账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,我们的经销商资金压力很大,公司授信压力也就跟着巨大。”西顿照明王明贵如是告诉笔者。
据了解,从开票到款项到账,最快也要3个月,要是从接到订单采购材料组织生产开始算起,那周期就更长了。很多房地产项目的正常结算周期是半年以上,这对照明灯饰企业的资金压力无疑是超大的。最怕遇到老赖型地产公司,有些账款折腾了五六年才拿回来。另据了解,由于近年来房产调控政策很严,一些房地产公司房子卖不出去,就用房子来抵货款,更有甚至还拿公司旗下的其他关联产品来抵货款,而很多供应商对这些无耻行为都是敢怒不敢言。
利润超薄是照明灯具供应商对房地产渠道的第二大吐槽点。房地产公司之所以要集中采购,其中根本目的就是要降低采购成本,他们尽可能地压榨照明灯饰企业的利润也就不难理解了。在采访中,几乎所有的照明灯饰企业都反映做房地产渠道的利润实在太薄了,一不小心就会做赔本生意。
据了解,房地产渠道的灯具毛利一般在15%-20%之间,如果工厂管理得好,净利润还能保证有5%左右,如果管理比较粗放,几乎是无利可图。要是再将可能出现的售后服务费用列入其中,有的灯具供应商甚至一年到头白忙活一场。
售后服务难
说起房地产渠道,很多人都提到账期问题和利润问题,其实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企业去面对。譬如售后服务。据了解,古镇某灯饰厂家最近接了某地产公司的一个订单,总金额只有5万元左右,由于安装和电压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有一批灯泡烧掉了,尽管灯泡不是自家生产的,但客户认为是灯出了问题,为了维护客情关系,该厂家连夜派工程师前往处理,从中山古镇打车到广州机场,要花300元,搭飞机的费用要1100多元,下了飞机再打车到现场,又要花300元左右,此前配备的那一批白炽灯泡有问题,现场还处理不了,只能等厂家再发一批LED灯泡,而这一等就是两天,又涉及到住宿费用,光这一趟售后服务总花费差不多要5000元。就算有20%的毛利,这个项目也是白做了。
如此折腾,也就是希望做好售后服务,赢得客户的认可,以后还能把更多的订单给到自己。
交期与库存风险
这个风险可比售后服务的问题大得多了。据了解,前两年一些房地产公司为了赶工期,从签订买地合同到开始售楼,往往只有半年的时间,而且是多个项目同时启动,为了满足这些房地产公司的交期需求,各种材料供应商都是疲于奔命。
据了解,有一灯具供应商实在没有办法应付过来,就开始备库存,这库存一做就一发不可收拾。最高峰的时候该灯具供应商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全部堆满库存产品。最要命的是,合作的房地产公司对配灯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,面对堆积如山的库存产品,该灯具企业老板欲哭无泪。
合作终止的隐形伤害
尽管利润微薄,但是有稳定的订单保证工厂稳定运行,因此与房地产公司合作,还是很多照明灯饰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。然而,截至目前,能够与房地产公司善始善终合作的照明灯饰企业并不多,而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只赚吆喝不赚钱。
据了解,某灯具企业因为承接了一房地产公司的大额订单,短短几年间工厂规模迅速从原来的50人到300多人。然而,由于此前与其合作的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急速增加,灯具用量大幅增加,该公司调整了采购模式,基本终止了与该灯具企业的合作。因为工程项目订单的不稳定性,照明灯饰企业担心有单赶不出货,不敢轻易裁员,短短一年时间之间就亏了300多万元。
对于照明灯饰企业介入房地产渠道的难点,游亚军则有着不同的认知。“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,不同的企业文化、不同的招采模式、不同的品牌需求等等。对于走该渠道来说,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不同的房地产公司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。做商品住宅与做商业地产、物流地产、旅游地产等等是完全不一样的,单就产品的关注点就会完全不一样,更遑论操作模式的不同”。
游亚军认为,要做好房地产渠道,首先是要对自身企业的优势及特点要有深刻的认识,要有所为有所不为;其次,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和合理的预期,房地产已经过了粗放式的发展时期,已经迈过了它的 “黄金期”,不再有以前的所谓暴利和对于产品品质的松缓期。
合理的利润,高品质的产品,高标准的服务,资金的高要求,已经是目前房地产公司对于供应商的主要诉求。而作为供应商,充分理解和融入不同地产公司的文化,提高合作默契度,加强彼此的战略合作的深度首当其冲。
同时,如何提高自身的资金利用率,降本增效,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规模化优势,将非常重要。再有,如何充分了解各地产公司的需求,提高自身的产品研发及细分领域产品的渗透,满足不同类型地产客户需求,将是重中之重。
---未完待续---
---THANK YOU---
编辑/责编:刘蓉蓉
文:文丰
编审:陆祖慧
总编辑:曹利晖
稿件整理:古镇灯饰报社新媒体中心
|